关于西藏开发露营地旅游的思考和建议

作者: 编辑: 发布时间: 2016-01-07 18:10:01

露营地旅游,国外起步早,发展快,已成为人们旅游的主要方式。我国的露营地旅游近年开始出现,主要推动者是各大汽车公司以推介自己的品牌房车为目的而发起的。在我区目前建成的只有珠峰大本营和鲁朗林海两大营区,前者主要为攀登珠峰作准备工作,后者主要用于休闲度假。随着西藏旅游交通通达条件的不断完善和旅游休闲时代的到来,西藏露营地旅游潜力巨大,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露营地旅游发展概况

露营地旅游是指旅游者利用自带的设备在特定的营地,开展以野外停宿、休闲娱乐、拓展训练等为目的的旅游活动。

(一)国外露营地旅游概况

    露营地旅游在19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1932年8月世界露营及露营车协会(FICC)在荷兰成立,标志着全世界的露营活动正式形成。目前,露营地旅游已经成为欧美最受欢迎的旅游活动之一。 

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在美国和欧洲,房车家庭度假以每年20~40%的比例增长。大多数欧美城市的市区边缘、游客集中的观光景点、港口、国道、机场等地都有一望无际的旅行房车露营地或停放场为外地游客提供露营住宿。露营地旅游凭借着“生态、休闲” 的独特优势深受人们的欢迎。

在美国,1/3的旅游是以露营形式存在,其汽车露营地超过两万个。亚洲国家中日本的露营地旅游开发较早,有1000多个汽车露营地,一般靠近海滨,距城市大约3—6小时车程。

    (二)国内露营地旅游发展的现状

2003年,由北京中天行露营发展有限公司——国内第一家以国产房车组成的房车俱乐部,建立起露营地旅游的网络体系,这标志着我国房车旅游正式拉开序幕。同年,我国加入了世界汽车露营总会,开始了露营地的规划建设。 

目前,我国只有北京、天津、河北、四川、云南、广东、浙江等地根据当地旅游景点的特色和发展趋势,建设了一些房车营地和相应的娱乐设施,但其质量水平远不及国际标准。

从全国范围来看,露营地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现在西部地区露营地建设已开始启动,其中贵州拟建营地100个,四川拟建50个。

2014年10月10日至10月19日由四川省旅游局、西藏自治区旅游局联合主办,中国西南房车网、四川穿山甲旅游公司、西藏行者自驾游营地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中国最美景观大道——暨全球首次拖挂房车318川藏线穿越活动成功举办,吹响了西藏房车露营地旅游的号角。

    二、西藏露营地旅游开发面临机遇和优势

(一)政策机遇

2007 年 9 月,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汽车露营分会制定了《中国体育休闲(汽车)露营营地建设标准(试行)》。2009年12月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把房车等旅游装备制造业纳入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2013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指出,支持汽车旅馆、自驾车房车营地等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8月,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其重点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表中明确提出,建立旅居全挂车营地和露营地建设标准,完善旅居全挂车上路通行的政策措施,并定于2015年6月前由公安部、交通运输部、旅游局、体育总局等部门出台具体措施。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表明我国露营地旅游由民间局部探索上升为政府全面推广,将极大鼓励和刺激我国露营地旅游市场的发展。

    (二)区内旅游资源优势

为全力打造旅游产业的主导地位,我区依托各地不同人文自然将统筹开发拉萨历史文化中心旅游区、日喀则珠穆朗玛高山生态旅游区、山南雅砻文化观光旅游区、林芝森林生态旅游区、昌都香格里拉旅游区、那曲草原生态旅游区、阿里神山圣湖旅游区等七大特色旅游区。近年召开的西藏自治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打造“世界屋脊、神奇西藏”旅游主题形象,把西藏建设成为旅游形象鲜明、特色突出、结构合理、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中国重点旅游区、国际观光与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西藏高山大川、阔地深湖的雄奇壮美以及人文的古老神秘迥异于其他地区,独一无二的高原风光其旅游资源是世界级的。

   (三)露营地旅游迎合游客的需求

我们过去的高端旅游概念一直停留在住高档饭店、坐高级车和吃高档饮食的层面,而现代的高端旅游指的是自由旅行和切身体验。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内高端旅游概念正向着渴望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放松和愉悦身心的自驾游悄然转变,露营地旅游正是适应这一转变的最有效方式。目前全国各旅游区都禁止在景区内搭建房屋及休闲设施,露营地旅游则恰恰能够解决这一矛盾,迎合游客的需求。

三、露营地旅游是把西藏打造成世界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手段

    (一)露营地旅游是突破西藏旅游资源开发不足发展瓶颈的重要方式

旅游是西藏重要的产业支柱,把握旅游发展趋势,打造高端旅游品牌是把西藏打造成世界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手段。西藏地广人稀,旅游受交通、地理和气候制约,资源开发严重不足。目前的旅游仅是依托七个地市的中心城镇展开,辐射范围有限,西藏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却没有世界级的旅游产品(旅游目的地向游客提供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总和)。

露营地旅游可以解决这一矛盾,传统意义上的旅游需要道路、宾馆和景区等硬件的一体化打造为支撑,投入巨大,成本回收缓慢。而露营地旅游投资少、见效快,便捷、灵活,一片营地做到通路、通水、通电、通讯、通气、通wifi(便于游客对营地的旅游产品进行即时网络宣传)等“六通”即可投入运营。它可以突破西藏现有的以中心城镇为中心辐射周边的旅游模式,依托世界级的旅游资源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逐步实现旅游线路广覆盖。

    (二)露营地旅游可以解决高峰期寄宿资源不足的矛盾

今年上半年,我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11.17万人次,同比增长19.8%。随着西藏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国内外赴西藏旅游人数逐年上升,每年旅游高峰期,景区酒店宾馆严重饱和,食宿难以满足游客需要,提高旅游高峰期接待能力已成为摆在西藏旅游面前的重要问题。西藏旅游的特点是点多面广线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将大量时间消耗在路途的往返上,距中心城市四五小时的景点因不具备住宿条件多采取一日游方式,游客难以尽兴,开发露营地旅游,让游客在景点附近住宿,既可以缓解酒店宾馆的住宿压力,又可以让游客充分体验西藏自然的雄奇壮美,人文的古老神秘。    

    (三)打造以露营地为景区间连接节点的旅游路线 

我区现有的旅游推广主要以各景点为主,正因为景点与景点之间,景点与中心城市之间的距离相对遥远,游客只能以住宿宾馆为中心选择较近的旅游景点,很多旅游线路周边或远离城镇的旅游资源无法开发利用。露营地的建立可以成为游客的“中继站”,各营地在景点间串点成线,打通整个西藏的旅游线路,实现以独立景点为主的旅游向以旅游线路为主的旅游转变,露营地正是连接旅游线路上的关键节点,让游客在旅游中有住宿、有补给、有保障,逐步实现西藏旅游全区化。

1、根据旅游线路不同节点的气候环境和地理特点分别建立度假型和驿站型营地。

在线路上有山、有水、植被良好的地方可建立度假型营地。度假型营地要有游客接待中心,并提供相应服务,如住宿(木屋区、房车营位区、自驾车营位区、帐篷区、集装箱房区等),洗涤、汽修、车辆租赁、急救医疗、餐厅、网络服务、会务安排等;在离线路较远、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域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度假型营地周边建立服务项目相对简单的卫星营地,实行连锁管理,各项服务资源共享,卫星营地根据旅游高峰和低谷期开放或关闭,控制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益。

线路上气候较差的交通节点可建立驿站型营地,提供食宿,必要的补给和车辆停放场所,解除游客人在旅途的后顾之忧。

2、政府扶持、全局统筹

为确保露营地建设的良性有序,政府相关部门应对整个旅游线路的露营地建设全程规划,顶层设计,制定相应政策法规,在用地、税收等方面大力扶持,采取政府招商模式,鼓励企业自主投资,自主经营,创建高端露营地旅游品牌,实现我区旅游的转型升级。

3、露营地的建设经营

露营地建设应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保持营区原生态,建筑材料部分就地取材,部分可采取向材料供应商提供展区(如集装箱房、拖挂式房车、轻钢保温材料等)的方式进行,材料商可对外宣传自己在营区的产品,独特的高原环境,是检验旅游装备及建筑材料的天然实验场,宣传价值极高,对旅游装备和材料商充满诱惑,这样既为营地节约了建设成本,又为供应商提供了推广素材,双方共赢。

露营地经营应注重当地文化资源的提炼,将之与营地建设特色和人文活动充分整合,设计出让游客获得深刻体验的(包括文化活动、民族手工艺品的制作等)旅游产品。通过向游客提供旅游产品、房车、自驾车营位、餐饮、住宿、补给、网络、租车等服务获得收入,实行高峰期和低谷期差异收费,保证露营地合理利润,把露营地旅游做大做强。

    露营地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西藏作为神秘的世界旅游目的地,有着广阔的市场。我们应抓住国家支持露营地旅游发展的难得机遇,建立遍布全国的露营地旅游会员网络,建设高端、专业化露营地旅游平台。为广大游客提供细致周到、休闲环保、舒适安全的露营地旅游新生活。让休闲旅游爱好者在饱览独一无二的高原风光的同时与别具特色的雪域文化亲密接触、切身体会,把西藏打造成为世人推崇的露营地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