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党的建设

西藏成办强化党建引领 奋力开创驻村工作新局面

作者: 政工人事处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01-10 15:44:17

       办事处驻那曲镇色尼村、普仓村、玛庆村、楚布村4驻村点,地处羌塘草原属天然牧区,有393户1552人,其中:中共党员161人、共青团员76人,不同程度地存在党建基础相对薄弱,党支部组织力战斗力弱化,党员带头作用发挥尚不充分的实际问题。今年以来,西藏成办驻村工作队坚持以强党建为统领,通过狠抓党建质量带动提升驻村工作开创新局面。

基层组织建设有了新面貌。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西藏成办驻村工作队坚持问题导向,一是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起来。每批次均设立驻村工作队临时党支部,重点配好书记、委员,其中专设纪检委员,聚合力量、统一管理、全面发力,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持续推进驻在村基层组织建设焕然一新。帮助指导驻在村规范优化党员活动室,增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建墙,配置党建文献读物学习橱窗,党建氛围庄重浓厚,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得以显著增强。二是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来。探索建立实施“每周一升国旗”制度、“每月30号主题党日”制度、“每季度重温入党誓词”制度、“每半年讲党课”制度,定期进行党性体检,集中组织常态学习,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组织开展“畅谈身边变化、巩固脱贫成果、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党建活动,使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得以显著增强;探索建立“支部班子+党员队伍+群团建设”三位一体的基层党建工作模式。三是党员带头作用“树”起来。依托在蓉资源优势,组织村干部赴成都参观考察,学习内地基层村级组织党建经验,持续探索村级后备干部联系培养和工作培训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避免支部书记“唱独角戏”、支委成员“当局外人”的问题,使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得以显著增强。

图一:驻村工作队村党员活动室增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ﻪ主题教育党建墙。脱贫产业项目有了新发展。产业项目一直以来都是农牧区群众持续致富的短板弱项。一是创新打造集体经济。坚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积极推行“党支部+经济实体+贫困户”的发展模式,面向市场需求,立足驻在村现有资源,积极发挥村“两委”、双联户长、党员同志的头雁作用,在增强农牧民群众自身发展内生动力上下工夫,示范带动形成家家参与、户户入股的致富热情,建立参与度高、带动性好、见效益快、抗风险强的“普仓村藏式茶馆”集体经济,目前茶馆营业额日均3000余元,让当地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就近就便、不离乡不离土融入项目发展,趟出了一条自力更生、强村富民、稳定致富的新路子好路子。二是“借畜养畜”牦牛养殖试点项目成效显著。充分激发调动村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以村党员干部为支点,坚持动态管理、跟踪问效,持续加强与合作社的常态化对接,大力引导贫困户群众将扶贫牲畜管好养好扩大好,科学推动借畜养畜项目周期性循环发展取得显著效益。三是以观念转变为先导提升集体经济发展。紧紧抓住村党员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培养形成村干部会发展、能致富市场经济意识,以村干部的思想转变带动农牧民群众的观念改变。针对色尼村农贸市场长期闲置问题,驻村工作队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召开集体座谈、主动上门沟通等方式,有效培育村党员干部市场观念,更好推进转变农牧民思想解放,于今年5月成功将农贸市场整体租赁,年收入达35万元,有效推进了村集体经济的良好发展,带领农牧民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图二:村党员干部示范带头,农牧民群众家家入股、户户参与藏式茶馆村集体经济。

健康医疗扶贫有了新拓展。坚持将驻村点医疗扶贫与正在深入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相结合,把成办医院医疗资源优势与驻村点缺医少药实际困难相结合,把深入摸排调研与解决农牧民群众所思所盼相结合,充分发挥成办医院医疗优势,一是注重在选医送药上下功夫。每批次均选派专业医生组成医疗队,深入驻村点定期开展医疗义诊和上门巡诊,免费为农牧民群众检查身体发放药品,耐心为解答咨询诊断疾病,指导规范用药康复治疗;主动协调对接西藏自治区科协,邀请知名藏医专家为农牧区群众免费义诊,现场对驻村点基层医生医疗培训。二是注重在创新智慧医疗上下功夫。创新开设远程视频门诊,探索推广智慧医疗在牧区服务模式,在线进行病情诊断、咨询解答,就近就便为农牧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更好解决驻地牧民到内地就医难题,共享优质远程服务。三是加大健康教育与医疗政策宣传上下功夫。编制地方病综合防治手册,持续加强农牧民群众对包虫病、结核病、肝炎、风湿病等驻地常见病多发病的了解防治,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树立健康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积极宣传国家和自治区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家庭医生等一系列健康扶贫惠民政策,助力驻村点巩固深化基本医疗保障扶贫成效,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奠定扎实的健康根基。

 图三:驻村工作队医生为农牧民群众免费义诊,现场诊断答疑。

感恩教育引导有了新成效。如何整体提升农牧民群众对扶贫政策的熟知度,让农牧民群众知晓惠在何处、惠从何来,是脱贫攻坚任务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一是深入加强“明白人”培养。创新实行“党员分户包干制”,用农牧民群众身边的党员干部宣讲发生在身边的生活变化,用农牧民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听得进的方式深入推进“一户一个明白人”培养工作。二是持续加强感恩教育。有效依托自治区“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平台作用,深入宣传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解读党中央、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更加自觉地爱戴党的核心,发自内心地拥戴信赖忠诚捍卫核心,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深入人心;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更加坚定坚决反对分裂,人人讲稳定、人人思稳定,维护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信心决心。三是教育引导增强造血内生动力。充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契机,紧盯全力冲刺脱贫攻坚历史节点,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更加自觉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如期打赢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激发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ﻪ的内生动力;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更加积极争做新时代好公民,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淡化宗教消极影响,自觉崇尚科学,更加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共同投身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伟大事业。

    图四:驻村队员和村党员干部到农牧民群众家中,宣讲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